
城市大理石外邦使者雕塑
《石头雕刻——しなやかな姿》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两千多年以前,以石灰石、石膏和大理石等古代普通建筑材料为基础,在中国文明的深厚底蕴下,历经千年发展而成形的一项独特的艺术。古时候,石雕以建筑点缀为主,在庙宇、宫殿、房屋等用石头细节装饰,并且把它作为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建筑象征,有助于宣传宗教文化。随后,随着建筑发展的不断进步,手工艺人多次在原本就坚硬的石头上创造出无数精美的雕塑作品,如人物造型、动物塑像、流水景象等等,都是作为一种文物来证明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演变的,见证着人类一段辉煌的历史。
石雕人物制作大体可以分为五步,分别是准备、划线、削减、雕刻和上色。首先,在准备阶段,要找到适合制作人物的石头,一般都是以大理石为主,然后根据画面比例将石头切块,将要制作的人物大致几何形状拆定,将原型花纹也画出来。接着,在划线阶段,手工艺人要在被拆定的石头上用刻线刀布置好腰部、肩膀等关键位置,以及轮廓、面部形状等等,比例都在画轮廓的时候十分重要,决定着石雕人物的成败。接下来的削减阶段,就是用锉、斧、凿具钻痕,真正把石头削减成一个个人物形状的基本步骤,在这个阶段,手工艺人要谨慎精准、逐步处理,保证形态的端整度,不要让石头出现折痕。随后的雕刻、上色阶段,手工艺人要先用拉丝、雕刻工具,刻出文人、仕女、公子等各种形象,然后再用抹绿、抹紫、抹红、抹黄等色料将石雕人物作品上色,使它们看起来更加逼真。
石雕人物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在古代,它们往往被用来彰显皇室地位和礼仪礼节,特别是大型建筑中的石雕人物,代表着当年政治文化的发展,也是古代现实社会的写照,石雕人物雕塑作品不但造型漂亮、婀娜多姿,而且材质坚硬,时间一久仍能保持原貌,能够长久保存,让我们感受到古代社会文化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