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人物孔子石雕
石雕孔子对于大家来说肯定都不陌生的,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吧!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石雕在我国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不管是石雕还是石牌坊的石雕建筑,都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而我国的孔子又是我国的儒家创始人和代表人,所以孔子的石雕也是被我国人民当做只一种尊崇的对象。山东嘉祥是孔子的故里,同时也是孔子像石雕的产地,而孔子的雕像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每一具孔子像的石雕都成为我国的珍藏品。因为孔子的圣名已经在国外也经常提及,所以世界把孔子的生辰,也就是九月二十八日设为世界教师节,来纪念孔子,通过孔子的一些学说进行教育理念的借鉴。一提到孔子,人们就会想到儒家思想、儒家学说等等,孔子是我国的古代儒家的代表人。而儒家的一些学问更是我国一直流传至今的教育。同时孔子像石雕受到全球人的关注。那么对于孔子以及儒家的一些学问,我们作为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清楚的了解呢? 孔子的基本了解和儒家思想的作用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且所写的《论语》一直受到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人民在教育上借鉴的一门学问。孔子姓孔,名丘。是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因为创建了儒家学说,所以是儒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孔子不仅是孝子更是学生的名师。每年的孔子庙都会有很多国内国外的游客去观赏,孔子庙中的孔子石雕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尊崇。
石雕孔子像,又名孔子行教像。他体现了一种火道精神,向人们传达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常见的孔子像一般以玉石雕刻而成,颜色朴实而平凡,就像孔子的良好品质,预示着人们对孔子真诚的向往,制作雕像的玉石一般都是耐腐蚀经久不衰的,就像孔子留给后世的良言警句,他可以深入人们的内心,对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石雕孔子像,以石料为原料;在形象上,服饰、姿势以孔子行教图为依据;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庄严慈祥,和蔼可亲,谦和智慧的万世师表形象,能准确体现其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及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身份,形神俱佳;经过精雕细磨,最后雕琢成孔子雕塑,在向无数的后辈学子们传承传统文化。石雕孔子像在雕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位历史伟人的崇敬,在现代我国的众多学校、广场等场所,孔子雕像也是反复出现,屡见不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也为广大的学生塑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树立瞻仰立德,修身好学的好榜样。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精神,向师者传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的样本;向莘莘学子传播共聆教勉、忠信崇德的榜样。随着国家的发展,儒家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超越国界,超越不同的民族界限,让大家一起领略儒家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