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董存瑞人物铜雕

发布于: 访问:51人次
校园董存瑞人物铜雕

校园董存瑞人物铜雕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男, 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 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是哪一种雕塑,它的价值都在于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能够从中体味到很美的享受。尤其是可以从中享受到它精神意义,艺术文化和教育价值。然而表现这几个方面的价值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校园铜雕塑。校园铜雕塑摆放在校园当中不仅仅起到了装饰的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美化校园,渲染文化气氛。校园铜雕塑从各种角度反映出了校园独特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校园铜雕塑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蕴含着教育意义,学生们不再单一的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能够从很多实物中获取,培养了学生对课外知识学习浓厚的兴趣。其实,校园铜雕塑就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籍,但是它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书本上获取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古时候的时候,学校创作铜雕塑—开荒牛铜雕塑,为学校增添了景色,也增添了校园文化。开荒牛校园铜雕塑能够摆放在华农校园,主要是因为铜牛雕塑背后深刻的含义:牛每日下田劳作,不辞辛劳,踏实,不空谈。这正是开荒牛铜雕塑的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应该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