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石先拜孔子雕塑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石雕孔子对于大家来说肯定都不陌生的,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吧!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石雕孔子像的意义体现了人道精神,向人们传达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常见的石雕孔子像一般以玉石雕刻而成,颜色朴实而平凡,就像孔子的良好品质,预示着人们对孔子真诚的向往,制作雕像的玉石一般都是耐腐蚀经久不衰的,就像孔子留给后世的良言警句。石雕孔子像的意义在于孔子的雕像可以影响人们内心的观念,引起人们对孔子的思念,传达孔子的儒家思想正是人们制作石雕孔子像的根本原因,对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是具有理性的一面的,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方面是和谐的,对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对后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当代社会对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也跟着发展,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物欲化,石雕孔子像的意义就是想警惕我们不要被自己的贪欲所蒙蔽了双眼,孔子的儒家思想至今都作为一种理论指引我们走出歪道,步入正常的轨道。石雕孔子像的意义具有崇高的价值观念,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是判断价值观念的标准,孔子的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在物质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促进社会平稳快速发展。设立石雕孔子像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对于传播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