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动物生肖虎石雕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共有九个亚种,各亚种之间的体型和形态差异很大。西伯利亚虎最大,雄性体长可达3.7米,体重423千克。苏门答腊虎是最小的活亚种,雄虎体长2.34米,体重136千克。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由于人类的猎杀和野外栖息地碎片化,虎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动物。2016年调查显示,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为3890只。
虎,是百兽之王,是劳动人们喜爱的保护神之一。石雕虎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崇拜。古代的时候则表现在军事上,那时候石雕虎则是刻印在兵符上的。中国人们对虎的崇拜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它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它虽然勇猛威严,但是却不是帝王的象征,而是人间劳动人们的保护神,深受人们的爱戴。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动物石雕的样式纷繁多样,大多栩栩如生,大的雕刻气势恢宏小的雕刻也是玲珑有致。动物石雕的形象大为丰富,种类繁多。比如,马、羊、牛、狮子、麒麟、龙龟、骆驼、贝壳、蜥蜴、恐龙、松鼠、蜗牛、鳄鱼、十二生肖、大象、麒麟、貔貅、仙鹤等等。动物石雕的雕刻材料使用是非常广泛的。由于中国动物雕刻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我们在雕刻的时候,很重视它的装饰性和实用性;也要注重动物的形态刻画,注重动物的体貌特征;对塑像加彩,色彩和形象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用凝练的动物雕塑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动物石雕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我们要结合环境、结合使用者的各种心理效应来雕刻。比如在在儿童乐园中,就要雕刻猴子、马、羊、鹿、兔子等动物石雕。在政府单位大门就要雕刻狮子等等,要注意动物象征的意义以及所处的环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