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范仲淹人物石雕

发布于: 访问:90人次
景区范仲淹人物石雕

景区范仲淹人物石雕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石雕人物是雕塑中比较难处理的对象,而且雕塑具有很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人物雕塑是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由此可见人物雕塑的发展史是多么悠久。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物雕塑,在品位、内涵、文化、精神上都有所体现。大街小巷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雕塑,我们面对极具有历史的城市面孔,让我置身于历史长流,让我们经历历史那段刻骨铭心的艰辛岁月,无论是残暴的秦朝,还是太平盛世的唐朝,或是金戈铁马的元朝,都流淌着我们先辈们的精神和鲜血。人物雕塑的早期发展是借助宗教的增光添彩,借助宗教题材融入艺术感情再配备精湛手法,使雕像惟妙惟肖。据悉,石雕人物起源于欧洲大陆,古罗马王富贵族请雕塑家为自己造像,随即形成人物雕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人物雕塑中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和活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物雕塑对城市进行宣传,对历史进行喧哗,对精神进行发扬,对生活进行激励,并将这种美好的印象深深的印在每个对历史对城市关注的人。社会的发展对人物雕塑的发展也起着推广作用,社会会促进人物雕塑的发展,人物雕塑很促进社会的文明。通过在城市各个角落看到这些既不美丽也不深沉的各色人物雕塑,观众能够感受到既往劳作的艰辛、衣食无忧后的满足、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在城市的广场我们经常会看到伟人的雕塑和名人雕像,这是对伟人的纪念和尊重。伟人石雕雕刻的栩栩如生,看到它们,会让我们回想起历史,回忆起一个年代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和纪念意义。石雕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起来,在石雕产品中,产品种类很多,样式多样,客户可以了解的更多,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内涵决定人物石雕的形式。石雕人物的种类也是很多,形式也是丰富着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