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原始人物铜雕
原始社会是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剥削的社会,同时也是生产水平极端低下的社会。最早的人类用简单石器和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茎、种子、果实,猎取动物,作为食物。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磨制的石器上钻孔,装上木柄,制成石斧、石锄和带尖石的枪矛,还发明了鱼钩、渔网,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
工具的进步,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母系氏族时期,人们能够建筑木结构的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后来又培植了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驯化饲养了狗、羊、猪、牛、驴、马等,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父系氏族时期,手工业也发展起来,纺织、陶器制造、榨油、酿酒已成为专门的行业。一些地区的居民开始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生产的发展也带来了剩余的产品,产生了贫富分化,进而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各社会集团之间矛盾的加剧。这些就促成了国家的出现。原始社会也就到此终结了。
原始人类铜雕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言和象形文字。人物语言和文字又促进了人的知识积累和扩大,文化也随着有了发展。原始人类铜雕已经创造了最早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人物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的限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织一起,构成了原始宗教。氏族上层还出现了控制神权的僧侣,他们维护已经出现的贫富分化局面,加速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始社会人物铜雕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历年来出土原始社会人物铜雕较多的地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遗址,也有引人注目的新发现。从作品质料来看,陶塑人物所占比重大,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人物铜雕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人物铜雕目前深受人们的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