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口大象抱鼓石石雕
石雕抱鼓石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物件,在古代宅门中最为常见,数千年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宅门文化,而抱鼓石成为了宅门的一种标志,能够彰显宅门文化。关于抱鼓石的起源,要追溯到汉代,在四合院形成的早期,门户建筑中就已经使用门枕石,古时没有铰链、合页等构件稳固及平衡门框,门枕石上凿有轴槽,可安放门扇,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后来随着宅门的扩大,显露于门槛外的部分(门枕石的头部)越做越高,多被打磨成或方或圆形状,并雕刻线条,抱鼓石即是对门枕石大事雕饰的产物,承托大门的作用渐渐被弱化。
石雕抱鼓石是指在宅门入口处,外形像圆鼓的石材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石雕抱鼓又俗称石鼓、门鼓、石镜等等,石雕抱鼓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比较常见,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宅门前,例如:北京四合院等等,在传统牌楼建筑,例如牌坊、棂星门中也有类似抱鼓石的夹杆石,它是牌楼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稳固楼柱的作用。石雕抱鼓体现了我国传统民宅的富贵,是体现富贵的一种符号,最能够标志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石雕抱鼓的种类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螺蚌和如意两种形态。
石雕大象是智慧、力量、团结的象征,大象属群居动物以母象及幼象为主,代表着社会大家庭的团结和其乐融融。石雕大象,吉祥如意也就是吉象如意,心想事成的含义,大象是观音的坐奇,摆放着石雕大象的地方,观音菩萨也必然会在,起到去灾辟邪,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大象善于吸水,水为财,凡家居大窗见海或水池,均称之为明堂聚水,若摆放一只大象在家中,则大财小财均为己所纳。象之禀性驯良,放在家中吉祥如意,如将之放在室内财最盛的地方,则全家人受惠。 象能给人间带来祥瑞,象微天下太平。
大象抱鼓石的等级是由门第等级决定的。清张廷玉等所撰《明史,舆服四》中有“百官第宅:公侯,门三间,五架,用金漆及兽面锡环;一品、二品,门三间,五架,绿油,兽面锡环;三品至五品,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六品至九品,门一间,三架,黑门,铁环。”清代又沿袭明制,《清律例》规定:一二品正门三间五架;三至五品正门三间三架;六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
大象抱鼓石是官衙门前升堂击鼓和守门狮子的结合体。《说文解字》:“鼓,击鼓也。”中国古代击鼓升堂、击鼓定更等,已经形成了官制的行为特征,鼓成了官衙的符号。捐官政策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的同时,也为抱鼓石花落商家大户奠定了礼制基础。清亡之后,宅第建设等级限制取消,于是一般富贵人家也都置抱鼓石以彰显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