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指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校园铜雕这一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需要我们身处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用心去解读和体会。校园铜雕,这种物化了的精神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学校这个特定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的素材之一。校园铜雕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园铜雕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
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装饰性校园铜雕:装饰性校园铜雕是以装饰性形式创造或烘托所在环境主体气氛的铜雕,具有铜雕范畴的基本共性,但因其装饰性特质又与一般性的铜雕有所区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装饰性校园铜雕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直接体现人们的审美行为。其造型特点是趋于具象,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感受,注重艺术规律和形式法则的运用和思想化的抒情,在校园中也较为常见,往往设置在休闲空间中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例如学习、运动、交谈、遐思、娱乐和散步。此外,还包括一些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铜雕小品,如动植物铜雕等。就现代艺术特性而言,完全理清或者截然划分是不妥当的,在此只对校园铜雕的内容作简要划分,以便说明。事实上,它们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