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仅有两个亚种。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脸颊圆,有很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不锈钢镜面吃竹子的熊猫雕塑创意广场动物雕塑雕塑:是指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是其基本形式。在同一环境里用一组圆雕或浮雕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的叫组雕。动物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份子,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从古至今关于动物的故事和体验,各种动物在人们的心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首先是动物本身给人的心理效应。比如狮子,人们一想到狮子首先想到的是猛兽、凶狠!所以狮子雕塑在公园园林等公众场所中使用比较少,及时有使用,也是表现狮子的温顺、可爱的一面。这就是动物雕塑在环境应用中必须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动物本身给人的心理效应。然后是人们通过动物的各种特效所联想到的一些意象。依旧说狮子,有的朋友看到狮子时想到的是力量、速度、权力等等。所以狮子雕塑还蕴含着强势、权力等韵味,这样的狮子雕塑运用就非常的广泛了,如古时候的衙门、现代社会中的豪宅等等。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动物雕塑所蕴涵的潜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