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浑天仪发明者据说是西汉时期的落下闳,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仪从外到里可以分成三层。里面两层可以转,最内层有一个窥管,可以南北方向移动。整个浑仪的轴指向北天极,也就是与地球自转轴平行。使用时,将窥管对准想要测量的星星,窥管是空心的,指向星星的时候就可以穿过洞看到星星。最内层有刻度,通过窥管指示的刻度,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纬,反应天体在南北方向的位置。铜雕厂家同时,将第二层与最外层按照一定规律对齐,(也就是恒星时,与日期有简单的对应关系),然后最内层在倒数第二层上,在赤道环上就可以读出天体的赤经,在黄道环上就可以读出黄经。这两个量反应东西方向的位置。
我们可以看到浑仪上体现了常用的天文坐标。最外层,地平圈和子午圈,是地平坐标;中间,天赤道,二分圈,二至圈,是赤道坐标,黄道,是黄道坐标。当然这些都是基于现在的坐标系的定义来说的,古人用的可能不太一样,比如“去极度”,其实就是90°-赤纬。原理一样的。其实外表看起来很玄乎的仪器其实有非常科学的原理!毕竟在古代观象台要负责制定历法,所以测量什么的还是需要很精准的。中国的历法一直遥遥领先,沈括的十二气历,郭守敬的授时历,精度与现在的格里历相当,但早几百年。
铜雕文化在我国古代就十分发达了,古代的铜雕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铜雕雕塑硬度较强,可以长期收藏。铜雕的形态各异古朴典雅,是其他材质的雕塑无法企及的,铜雕雕塑有它独特的特点。铜雕的材质是锡和铜的合金这种材质有比较强的硬度,比其他的雕塑工艺品更具有长期收藏的价值。铜雕的数量比较大而且种类繁多。单单我们古代出土的铜雕文物来说就是不计其数的,这些文物样式无法统计,品种丰富,不仅是酒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和农具工具等各类生活用具一应俱全。铜雕的分布地区也很广,而且质量上乘,我们在国内各地都能见到铜雕雕塑,这些铜雕造型生动,精美随着地域的不同风格也不同,呈现除了不同种类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