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景区创意白塔石雕

发布于: 访问:79人次

白塔石雕,大理石藏式佛塔

    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白塔所在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清顺治八年(1651年),依西藏喇嘛恼木汗建议,“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建塔修寺。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传统石雕中的非实用类型一观瞻和赏玩类石雕介绍观赏雕塑是中国传统石雕中少有的、不以实用功能为首要追求的一种雕塑,主要包括观瞻和赏玩两大类。 观瞻类雕塑在中国传统石雕中的数量颇丰且门类繁杂,主要见于非宗教性的建筑物及与建筑搭配的物件上,如民居、会馆、牌坊等建筑中的那些没有明确使用目的的石、砖、木雕图像。由于这类雕塑的制作者多为民间匠师,故这类雕塑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划人了民间雕塑中。 瓦当有的是陶制品和石雕制品,陶制品易坏易毁,但秦汉毕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时又有持续不断的宫室建筑、府邸建筑的出现,瓦当的用量相当大,故遗存至今的瓦当数量依然惊人,现存的汉代石瓦牌楼楼也很多。 瓦当在汉以前多为半圆形,今天仍能见到西周的弦纹半瓦当。圆形瓦当出现在战国晚期、秦时开始大量使用。发展到今天,石牌楼、石牌坊的瓦当样式已十分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