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广场推铁环人物铜雕

发布于: 访问:74人次

推铁环童趣雕塑

    滚铁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铜雕人物之儿童铜雕的作用儿童天真无邪、充满阳光,是祖国的花朵,是新生的瞎想给人以希望和憧憬。因此,对于儿童铜雕的设计往往都以表现童真和希望为母的,造型方面大都以生活中的某些特点细节为雏形。也有部分儿童铜雕以特殊的造型刻画童趣以求表达儿童对于成人世界的期望与期待。对于儿童铜雕的刻画,往往以细腻的雕刻工艺进行雕刻,对于儿童的面部标签刻画尤为细腻,对于姿态的把握尤为独到。对于儿童铜雕的应用就非常的广泛了,根据铜雕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来划分,最为常见的是应用于们玩耍学习的场所,如校园、游乐场、公园等。如在校园内放置刻苦学习专研的孩童铜雕,以求激励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在游乐场放置孩童嬉戏打闹的铜雕以求们放松心情尽情娱乐;在公园园林中应用儿童知书达礼、忠孝节义的铜雕以求影响观光者的心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作用……铜雕人物铜雕的特点是丰富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可以铜雕武士、侍从、舞人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铜雕人物,这样也就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铜雕的手法也在进步着。形象写实,生动活泼。

    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迭而中断。春秋战国人物铜雕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虽然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至都城咸阳销毁,并铸成12个各重24万斤的大铜人,排列在阿房宫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样自觉将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人物铜雕。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铜雕。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