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董存瑞战士人物铜雕

发布于: 访问:84人次

董存瑞铜雕 (1)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男, 汉族,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铜雕塑厂相信很多人对铜雕塑并不陌生,的确如此,现在在很多地方都会有铜雕塑的影子。铜雕塑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充满历史意义的人,也可以是某一些现象。铜雕塑不止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值得人深思的价值观。随着十八大文化中国的提出,城市发展开始由单一的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城市文化也是其中之一,一个城市所拥有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是这座城市的灵魂。铜雕塑作为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日益受到广泛的使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铜雕制作工艺也随之不断进步。传统的铜雕雕塑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落后生产工艺的制约,无法全面的表达制作者的创作理念,而制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够细致,现代化得创作技术给铜雕雕塑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我国从事铜雕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们也与时剧增,铜雕艺术已经不再是离我们较远的关上艺术了,而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主要归功与现代技术的发展,让铜雕制作方法变得简单化,传统铜雕艺术之所以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主要就是因为其复杂的制作手法。城市雕塑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主要也是因为雕塑的雕刻手法不一样雕刻的工艺品的名种类也不同。目前常见的几个雕刻手法,主要有主体雕也称园雕还有浮雕另外还有镂雕等各种手法。但是无论哪一种雕刻手法终呈现给大家的都是各种美观大方的工艺品。也为我们的城市更增加了一份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