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龙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建筑,通常是用天青墨玉、缅甸玉、霞玉、汉白玉、佘太玉、大理石、银灰白石、墨玉、雪花白等石质的材料制作成的,形状则是有圆形的或者是棱形的,石雕龙柱的历史说起来是非常的悠久的,在天安门前的一对龙柱当时是被叫做华表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龙柱建筑,在这一对龙柱上每一个上面都雕刻有一个蹲兽,这只蹲兽的头朝向宫外,当时这个雕刻是有它的寓意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帝王不要过于留恋山水之趣,而要赶紧回来处理朝政;那么天安门后面的那一对龙柱则是恰恰相反的,蹲兽的头是向内的,寓意就是希望皇帝不要贪恋宫中的锦衣玉食,要常去看看自己的子民。
石雕龙柱就是这样一种凝聚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建筑物,它的性状高大,又气势宏伟。是非常精美的建筑物,雕刻的艺术手法非常复杂,有圆雕,线雕,透雕,平雕,画雕,浮雕,影雕等非常多样话的工艺。但是有的石雕龙柱上雕刻一条龙、双龙、五龙、九龙等,比如雕刻双龙的叫双龙戏珠,两对角排列,上为降龙、下为升龙。火珠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两条龙对火珠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起初,石雕龙柱最早的作用是用来作为一种道路的标志存在的,还可以让过路的行人们在上面留言,这个也是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那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在一些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上设立一个路标,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木柱,这样的话就可以识别了,慢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邮亭也开始使用它来作为标识。
在这个标示性的木柱上,人们可以留言,还可以提一些意见,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意见箱"了。 后来随着雕刻艺术的出现和不断的先前发展,龙柱渐渐地改为石材制作,而且很多帝王的皇宫前后都开始使用,并且雕刻的艺术越发的精美,现在我国还保留着很多石雕龙柱。这些石雕龙柱成为了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虽然龙柱是一种小型的建筑,但是它的寓意是非常好的,吉祥,诚信和华贵一直是龙柱带给人们的思想文化,现在,龙柱已经成为园林观赏,办公装饰或者家居的一种重要景观。
在仿古石雕中,石雕龙柱上的龙是神灵瑞兽,它主要来自于人们幻想的神话传说,经过时间的演变后,有些与宗教思想结合,尤其是受到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使其转化为具有特殊之异能,进而受到人们的信仰及崇拜。在台湾庙宇的装饰中,神灵瑞兽占有相当之地位,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想,及对于国泰民安世界之企望。 台湾之庙宇传自华南,其装饰是色彩浓艳、雕饰华丽,尤其是龙柱之雕饰,更是装饰之重点。在台湾庙宇中,龙柱常是神祇身份地位之象征。所以,龙柱之雕饰,也代表了信徒对神明虔诚的表现。因此,龙柱形成了台湾庙宇建筑之一大特色。 龙身环绕柱身一圈,龙尾在上,龙头在下,取其从天而降之气势,龙头上昂,龙爪握珠。一柱一龙又可分:柱身纯雕龙形,其间最多配以白云。柱身础亦搭配了各种的水族图案、雕刻精巧,但艺术水平却较低落。台湾庙龙柱的发展,除了其形式由简朴而繁琐外;在运用上,也演变到毫无规制的泛滥。许多庙宇更以龙柱之多寡以取胜,而不考虑其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上审美的效果,徒为夸示炫耀之目的,丧失了龙柱在庙宇中之意义和价值。 龙凤柱:即龙头在下,凤凰居上之构图,其间并穿插人物走兽等装饰,是日据时代后所流行的一种雕饰风格,如新竹城隍之正殿檐柱。 仿古石雕龙柱虽是庙宇中主要的石雕柱,还有其它的花鸟柱、蝙蝠柱、人物柱及楹联柱等亦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们的形式,虽不像盘龙柱有明显的风格发展,但题材较为丰富,雕工精细,艺术美感强,丰富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