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墩是现在我们很少见到的一种事物了,hi门墩是和人关系最密切的石头了,它承载着庇护深宅大院的门户,也彰显着宅院主人显赫的地位;它记录着世事更迁的风云,也蕴涵着收藏者独具慧眼的素养。曾经在西府大地比比皆是,而现在却走入艺术殿堂的民俗见证。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整体称门枕石,门外部分称为门墩,门枕石在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门的开关的作用。
在门墩石的艺术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鼓为基本要素的形态,门墩石也就有了一个更学术的名字&;抱鼓石,并按照南北方不同的地域特色分成了两大类&;以徽派祠堂宅门抱鼓石为代表的&;螺蚌抱鼓石&;和以四合院宅门为代表的&;如意抱鼓石&;。&;螺蚌抱鼓石&;为三段:下部为基座,中部为承托件,上部为抱鼓石。整个造型不对称,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势,很像一只螺或蜗牛,抱鼓石就像是其所背负的厚重外壳。&;如意抱鼓石&;也分为三段:下部雕须弥座,座上盖有方形锦巾;中间为由两个横放的仿锥鼓与下部的方形锦巾组合成的如意形;上部为竖立着的圆鼓,一般鼓顶部还雕有卧狮。而宝鸡本地遗存的门墩石,基本上是&;如意抱鼓石&;。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石雕门墩非常多见,比较多见的就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托住门扇转轴的墩子。用木头或石头做成。大户人家的石制门墩常常伸出门外,雕成狮子等各种形状。我们可以从门墩雕塑样式和精致程度,与主人的财力和权利有着直接联系,在老北京看门墩儿便知这家人的势力了。其中比较多见的有一种是兽形石雕门墩、兽形门墩儿是门墩儿上面趴着一只野兽,只有王公贵族才敢使用,并不多见。第四种是没有任何装饰的方条石,是最底层老百姓使用的,在北京胡同里并不常见,因为皇城根儿下的每个宅子都有点儿历史,主人也许是老百姓,但它以前的主人也许是个当官儿的,或做生意的买卖人。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