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广场藏式白塔石雕

发布于: 访问:106人次

白塔石雕,大理石藏式佛塔

白塔所在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清顺治八年(1651年),依西藏喇嘛恼木汗建议,“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广场石雕也是雕塑的一种形式,它仅次于动物雕塑,人物雕塑,城市雕塑等。广场石雕适用于用于园林、广场等装饰。可供人们观赏,且观赏价值高,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广场石雕造型可按照制造人的思维,进行制造,或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但总的来说,广场石雕的造型是抽象的。仔细观赏品味才会发现它的观赏价值。广场石雕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伫立于各个城市的广场石雕,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建立,广场石雕的存在,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文化建设。

从对广场石雕的观围,想像出雕塑师当时的思想活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有限的空间内,塑造人们精神的无限空间。纪年性是广场石雕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刻画与表现,重现了当时的历史的英雄人物及时代精神。交流性是使人产生亲近感,还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广场石雕的展现可以起到文化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作用。主体性的广场石雕主要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建筑物的主题。它们也有很丰富的思想内涵,比较大的体量,也需要在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位置,发挥统率和聚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