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铜雕老子像大家都认识听说到,老子思想属于世界的,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铜雕老子著有《老子》是战国时期成书的一本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81章,余字;上为《道篇》37章,下为《德篇》44章其中博大的思想值得后人研究。《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典。以《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儒道互补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老子》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和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作为文化基因渗透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铜雕老子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
古代人物铜雕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有杰出贡献和伟大事迹的英雄人物,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载体。影射了英雄人物的道德价值观和精神文明灵魂。古代人物铜雕既是英雄人物的精神文明的延续及传播,又是当代社会人需要学习和敬仰的对象。古代人物铜雕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的素材之一。古代人物铜雕对当代人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这其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时代的主导思想又表现得十分突出。古代人物铜雕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它具有文字属性,同样体现文以载道的精神。每一座古代人物铜雕均蕴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对当代人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激发人们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