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古代二十四孝铜雕

发布于: 访问:75人次

二十四孝之行佣供母铜雕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郭居业撰。《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古代人物铜雕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演变的理解,是对人类对发展前景的一种乐观心态,建造古代人物铜雕能够很好地让人们牢记历史,并能够向杰出的历史人物先辈们学习,吸收经验教训,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先说一下古代的人物铜雕: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受儒家思想影响,不可能去找一个模特来像西方铜雕家那样进行人体铜雕的制作,所以古代的人物铜雕都不是符合人体构造、肌肉分布,有线条、有形体、逼真的人类铜雕。只是在在欧洲,人体铜雕在古代就已十分盛行。


人物铜雕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人物铜雕目前深受人们的和喜爱。由于中国人物铜雕起源于工艺美术,因此大部分人物铜雕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塑绘结合,互相补充,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铜雕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人物铜雕是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人的形象大为丰富,数量增多,出现了武士、侍从、伎乐、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铜雕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形象写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