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垂直荷载通过弯拱传递给拱台,其最早并非用于园林造景,而是在工程中满足泄洪及桥下通航的目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桥身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之为曲桥。
石拱桥的外形美观,养护简便,可以就地取材,特别在石料供应方便、工价低廉的地区,修建跨度不大的石拱桥,是比较经济的。但石拱桥为实体重型结构,跨越能力有限,拱石的开采、加工、砌筑等均不易机械化,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石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为拱圈。拱上结构用石砌侧墙并在墙间填料者称实腹式拱桥;在拱圈上加筑小拱的称空腹式拱桥。拱圈一般用拱石在刚度较大的拱架上砌筑;也有以片石砌块或弧形板石代替拱石的。拱圈内的砌面应垂直于拱圈的内弧,相邻两排拱石须有错缝。跨度大于10米的石拱桥,须采用分段法对称砌筑拱圈;分段的位置和砌筑的顺序,应使拱架受力均衡,变形最小。跨度较大的石拱桥,因拱圈较厚,可采取分层砌筑;先砌底层,待其合龙和拱架共同承重后,再砌上层。每层可用分段和预留空缝相结合的方法施工。
中国的石拱桥,乃是千百万座石雕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千百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传统。石拱桥在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像是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拱桥中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