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1820年,南丁格尔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克里米亚战争时,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她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圆形图以说明这些资料。
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去世,享年90岁。南丁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于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人物铜雕还有一定的人文性,人物铜雕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因此人物铜雕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自己特有的经济体制,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自然诞生的人物铜雕就不同了。校园是人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到大学,校园是陪伴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当然也是一个人从懵懂状态到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一条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其实有很多元素夹杂在其中,有我们主动获得的书本信息,有老师课堂上孜孜不倦的口述教育,而一种特别重要的教育,人物铜雕的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不高,但是事实上,铜雕的教育是人们对于前辈的一种尊敬,也是对前人所做的伟大事件的一种内心的一种警醒和敬仰。
这种教育其实是学校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三味书屋》中有提到,大家在读书之前都要拜祭孔夫子,在50年代到90年代,很多的中学会把名人的雕像做成画像放在走廊的过道,甚至教室里面,这样激励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有着不惧艰难的性格和有着非常崇高的理想,现代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画像之类的作品对人的触动是有限的,更为生动的雕刻品无疑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给人以更多的感动。所以人们也就慢慢的开始发展人物铜雕,从而不断有新的人物铜雕的产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故事的同时,也让校园有了更多可观赏的文化工艺摆件,并且提升了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层次,这就是校园人物铜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