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古代李时珍人物铜雕

发布于: 访问:86人次

李时珍名医铜雕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铜雕文化概况铜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我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人类在寻找石器时认识了矿石,在烧制陶器时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原始的冶铜术为古代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冶金技术的发展又为运用青铜制造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武器提供了条件。金属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而形成自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铜雕文化自它一产生就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步,在每个发展时期又铸铭着时代的印记。商周时代铸铜及铜雕艺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在政治、宗教、生活等领域已经的大量使用铜制品。
人物铜雕主要反应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阐述了解。让后人能够通过这些铜雕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文。人物铜雕是铜雕作品中的精萃,人们往往通过人物铜雕来传达精神,人物铜雕是城市铜雕中最受的一种铜雕形式。古代人物铜雕作为人物铜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中华名族近千年来的文化和精神。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制作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制作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人物铜雕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