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本叫“嵇琴”和“奚琴”。最早记载嵇琴的文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宴荣山人池亭诗》:“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过。”,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胡琴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中国铜雕在世界铜雕的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就世界范围而言其他地区的铜雕多以武器为主,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这些铜器中尤其以鼎为代表,被视为国家重器,它的寓意深奥,内涵丰富更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一直是鉴定家和收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都是二胡铜雕雕塑的特点。二胡铜雕雕塑的作用一般有两点,一种是收纳盛放东西的容器,其二就是作为摆饰来陈设布列。二胡铜雕作为收纳容器是它的基本功用,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大多数都是以铜为材质来雕刻的,或者来制作供奉祭祀的礼器。铜雕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装饰品来装扮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的公园广场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各类铜雕雕塑品。
人物铜雕在我们国家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铜雕的发展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人物铜雕。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铜雕。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人物铜雕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铜雕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铜雕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铜雕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现在人物铜雕的发展进入一个非常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