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石油工人王进喜铜雕

发布于: 访问:81人次

中国石油工人王进喜铜雕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

1970年4月,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47岁。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铜雕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铜雕艺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替而中断。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在中国,虽然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至都城咸阳销毁,并铸成12个各重24万斤的大铜人,排列在阿房宫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样自觉将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人物铜雕。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铜雕。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人物铜雕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铜雕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铜雕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铜雕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人物铜雕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王进喜: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