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是素食主义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 。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景星学社名誉主席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南京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现代人物铜雕厂家是现代人物铜雕的一种表达,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现代人物铜雕则是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现代人物铜雕一般都是为了纪念近代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现代人物铜雕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现代人物铜雕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历代的铜雕遗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铜雕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铜雕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铜雕、五维铜雕、声光铜雕、动态铜雕和软铜雕等。这是由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出现,冲破了由牛顿学说建立的世界观,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使现代人物铜雕艺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突破三维的、视觉的、静态的形式,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