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学校也重视其校园建设了,好的校园环境才能够有好的心情和气氛学习。近年来,校园石雕是近年来比较受各大校园的欢迎,我们在学校中会见到一些校园石雕,不仅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一些的潜在的教育作用。校园石雕沉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一般的校园石雕都有一定的纪念性,例如一些名人和伟人的雕塑,这就在不知不觉中传达了某种精神和道德,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校园石雕是一种精神载体,虽然不是文字,但是却有文字的效果,能够在无形当中传递某种精神,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另外,校园石雕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道德价值和审美取向,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是双向的。需要提醒的是,校园石雕的作用和意义重大,但是在选择校园石雕的时候要慎重,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校园石雕才会起到好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医学院可以选择摆放华佗雕像、在图书馆门前可以摆放孔子雕像等等。
校园石雕、校园景观刻字石校园雕塑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改革的一部分,在学校营造创意氛围有助于中国培养创意人才。校园内的公共雕塑艺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于无形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而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近来越来越多的石雕、不锈钢雕塑走进了我们的学校,校园石雕是校园环境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现着校园长期以来积淀的传统和文化,同时也代表着学校教育的主题和思想。校园石雕主要有伟人石雕像、校园大理石浮雕、刻字石以及抽象性的励志石雕几类。校园石雕除了纪念性、励志性、象征性这几个特点,装饰性也是它的一大特点,避免了枯燥的学习环境,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