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广场人物华罗庚铜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课本上可以看到曾经为我们幸福的现代生活做出的贡献和留下万古的文化遗产,这些曾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名人,后世子孙为纪念他们曾留下的足迹,就用人物传记、书籍、绘画、铜雕等纪念他们

2022年安装在:河北省 发布于: 访问:43人次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


    人物铜雕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迭而中断。 春秋战国人物铜雕中国春秋战国人物铜雕开始出现,继商、西周之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人物铜雕在西方国家历史也很悠久。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虽然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至都城咸阳销毁,并铸成12个各重24万斤的大铜人,排列在阿房宫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样自觉将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人物铜雕。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铜雕。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物铜雕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人物铜雕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铜雕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铜雕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铜雕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人物铜雕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人物铜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城市活跃起来,因为矗立在各个城市的人物铜雕不仅是为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对现代城市的生存极具有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课本上可以看到曾经为我们幸福的现代生活做出的贡献和留下万古的文化遗产,这些曾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名人,后世子孙为纪念他们曾留下的足迹,就用人物传记、书籍、绘画、铜雕等纪念他们。 人物铜雕艺术就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与格调